一、不定方程定义:
未知数的个数大于独立方程的个数。
例:3X+4Y=16
二、不定方程的求解:
方程法主要根据题干的条件,构建等量关系,列出方程式,接下来进行求解。对于不定方程来说,只看不定方程,如3X+4Y=16是有无数组解的,那要如何求出具体X、Y为多少呢?其实题干一般会给出限制条件,例如:超市将99个苹果装进两种包装盒,大包装盒每个装12个苹果,小包装盒每个装5个苹果共用了十多个盒子刚好装完。问两种包装盒相差多少个?我们可以直接设大包装盒用了X个,小包装盒用了Y个,列出方程:12X+5Y=99。接下来就是具体求解,通过题意可以看到无论大小盒子,个数肯定为整数,因此对X、Y就限定了范围便于求解。在考试中一般题目都会有正整数的限定条件,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个进行求解。
1、整除法:存在未知数系数与常数存在共同因数时使用
例:已知6X+7Y=49,X、Y为正整数,求X=?
A.3B.4C.5D.7
D。我们通过式子可以看出来,7Y和49都可以被7整除,所以6X肯定也可以被7整除,6不能够被7整除,那么X一定能够被7整除,选择D。
2、奇偶性:利用最多的方式
例:已知7X+8Y=43,X、Y为正整数,求X=?
A.5B.4C.3D.2
D。8Y为偶数,43为奇数,所以7X为奇数,所以X为奇数,排除B、C,代入A选项若X=5,则Y=1,所以选择D。
3、尾数法:利用0、5尾数的特性,0乘任何数尾数为0.5乘奇数尾数为5,乘偶数
尾数为0
例:已知6X+5Y=41,X、Y为正整数,求X=?
A.6B.5C.4D.3
A。6X为偶数,41为奇数,所以5Y为奇数,所以Y为奇数,Y为奇数时,5Y尾数为5,41尾数为1,则6X尾数为6,只有A选项,乘6尾数为6满足,所以选择A
4结合带入排除(直接带入选项,常与整除,奇偶性,尾数结合使用)
例:已知6X+7Y=41,X、Y为正整数,求X=?
A.1B.2C.3D.4
A。带入选项,A,X为1时,Y为5,满足,所以直接选择A选项。
行测数量关系很重要,对于一些能拿到分的题目必须争取,因此不定方程就尤为重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