面试真题: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,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,请谈谈你的理解。
本文选取的是2021年陕西省宝鸡(公检法)的公务员面试真题,希望能给正在备考的考生带来帮助。
面试真题: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,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,请谈谈你的理解。
【参考思路】
这道题是一道哲理观点题,读起来也比较绕口。但是它的意思还是比较清晰,只要考生能够准确的理解这个“畏”字,这道题就可以迎刃而解。这句话中的“畏”是敬畏的意思,而不是畏惧害怕。指的是一个人有敬畏之心,就不会放纵自己,那么最终这个人也会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。后面一句话是它的反义,说的是如果一个人如果没有敬畏之心,那么就会放纵自己的欲望,最后必然会酿成苦果。在考场答题时,考生在第一步“就话论话”时,就需要解释清楚这句话的含义。
第二步,我们就需要把这两句话统一起来,它整体都强调的是人要有敬畏之心。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去作答。一个方面是为什么要有敬畏之心,可以讲有了敬畏之心之后,人才可以做到知礼守节,重规矩,守规矩。才可以做到公私分明。我们可以引用一个例子来支撑自己的观点,就是“大贤秉高鉴,公烛无私光”的事例。另一个方面考生也可以去讲,我们要去敬畏什么。比如说,敬畏知识、敬畏大自然、敬畏规矩、敬畏人民等等。
第三步,考生需要讲一下自己需要做些什么,也就是所谓的“就话论己”。在单位中敬畏领导,敬畏同事,工作中敬畏单位的规章制度,敬畏人民。
在作答这类型的哲理观点时。考生务必要明确作答的这3个步骤:就话论话、就话论证、就话论己。那么作答出来的内容,就会逻辑不乱,论证有支撑,说理充分。